基本信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原中山大学测试中心主任,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化学学院化学系主任,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
电子邮件: cesoygf@mail.sysu.edu.cn
主要经历:
- 教育经历:
1988.09—1992.06 四川大学化学系,本科;
1992.09—1995.06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
1999.09—2003.06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
- 工作经历:
1995.07—1998.06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助教;
1998.06—2005.12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
2005.12—2010.12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2020.09—2022.11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主任;
2010.12—至今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2020.09—至今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
讲授课程:
讲授《化工分离新技术》、《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技术》、《物化与胶化》、《化工热力学》等课程,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工作。
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微萃取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原位采样技术;基于扩散控制的固相、液相微萃取校正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活体采样技术及定量;基于新型纳米材料和介孔材料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备与应用等。
近年来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固相微萃取-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的研制与应用,2016,1-2020.12,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SPME及多种技术手段探究新型功能材料对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与机理,2018.1-2022.12,项目负责人。
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固相微萃取-便携气相色质联用技术原位快速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2018.4-2021.3,项目负责人。
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环境分析化学,2013.1-2016.12,项目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2015.1-2018.12,项目负责人。
6. 广东省人才专项基金,多孔碳和MOFs材料在SPME中的应用,2014.1-2016.12,项目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PME活体采样技术监测鱼体内的有机污染物,项目负责人,2011.1-2013.12。
8.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多孔金属有机框架和凝胶化合物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2013.1-2015.12。
9. 广州科技计划重点项目,SPME活体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012.5-2014.4,项目负责人。
10. 企业委托项目,油汀取暖器环保型导热油的研发,项目负责人,2009.10-今。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PME技术原位监测环境水体中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项目负责人,2009.1-2011.12。
12. 国际合作项目,In Vivo Monitoring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Fish Muscle by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项目负责人,2009.10-2010.9。
1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鱼体中毒害有机物的活体采样分析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10-2012.09。
14.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计划项目,食品中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09.12-2011.12。
获奖情况:
2008年被评为Anal. Chim. Acta杂志顶级审稿人;
2009年在《科学新闻》杂志和ELSEVIER出版集团举办的“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活动中入围环境领域全国十强,获“青年科学之星”奖;
2009年入选中山大学青年教师重点培育计划;
2010年入选中山大学卓越人才资助计划;
2012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人才省级培养对象;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14年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论著一览:
在Chem. Rev.、Nat. Commun.、Chem. Sci.、Anal. Chem.、Environ. Sci. Technol.等国际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影响因子3.0以上5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500多篇次;编著《固相微萃取-原理与应用》一书,获邀参编英文专著三部;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部分代表性文章包括:
- Ye Yuxin, Pan Jinhui, Xie Fangyan, Gong Li, Huang Siming, Ke Zhuofeng, Zhu Fang, Xu Jianqiao, Ouyang Gangfeng*. Highly efficient photo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ambient condi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21, 118, 16, e2103964118.
- Wang Junhui, Yu Jiaxing, Fu Qi, Yang Huangsheng, Tong Qing, Hao Zhengping, Ouyang Gangfeng*. Unprecedented Nonphotomediated Hole (h+) Oxid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from Defective Carbon Nanotubes and Superoxides. ACS Cent. Sci. 2021, 7, 2, 355–364
- Chen, Guosheng; Huang, Siming; Shen, Yong; Kou, Xiaoxue; Ma, Xiaomin; Huang, Shuyao; Tong, Qing; Ma, Kaili; Chen, Wen; Wang, Peiyi; Shen, Jun; Zhu, Fang; Ouyang, Gangfeng. Protein-directed, hydrogen-bonded biohybrid framework. CHEM 2021, 7(10), 2722-2742.
- Huang Siming, Kou Xiaoxue, Shen Jun, Chen Guosheng*, Ouyang Gangfeng*, “Armor-Plating” Enzymes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8786–8798
- Chen, Guosheng#; Huang, Siming#; Kou, Xiaoxue; Zhu, Fang; Ouyang, Gangfeng*. Embedding Functional Biomacromolecules within PeptidesDirec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noarchitectures Enables Activity Enhancement. Angew.Chem. Int. Ed. 2020, 59,13947–13954
- Chen Guosheng, Huang Siming, Kou Xiaoxue, Wei Songbo, Huang Shuyao, Jiang Shuqi, Shen Jun, Zhu Fang, Ouyang Gangfeng*. A Convenient and Versatile Amino Acid-Boosted Biomimetic Strategy for Nondestructive Encapsulation of Biomacromolecules with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463.
- Tong Yuanjun, Yu Ludan, Zheng Jiating, Liu Guifeng, Ye Yuxin, Huang Siming, Chen Guosheng, Yang Huangsheng, Wen Cheng, Wei Songbo, Xu Jianqiao*, Zhu Fang, Janusz Pawliszyn, and Ouyang Gangfeng. Graphene Oxide-Supported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Boosted Stabilities and Detection Sensitivities. Anal. Chem. 2020, 92, 23, 1555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