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发展

       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为我校各相关院系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曾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校实验室系统先进实验室”,连续两次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系统先进实验室”。

       中山大学历任领导和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 “抓大放小,服务多数,方便使用,提高水平 ”十六字指导方针,旨在将分析测试中心打造成为高端优质公共服务平台。

       在“九五”“211工程”建设中,学校把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纳入学校学科建设的一部分,并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投入人民币2700多万元,更新和增添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使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装备水平处于国内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前列。2002年3月,“现代测试中心”建设项目作为我校“九五”“211工程”建设子项目之一,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在“十五”“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中,学校继续加大对分析测试中心的资金投入,为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心配备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主要有:3T磁共振成像系统、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热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120kV/200kV/300kV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微区X荧光光谱仪、400兆赫核磁共振波谱仪、500兆赫核磁共振波谱仪、600兆赫核磁共振波谱仪、轨道阱质谱系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高分辨质谱仪、低分辨质谱仪、双聚焦磁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红外显微镜联用仪、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仪、全自动旋光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热重-红外光谱联用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光电子能谱仪等。

       中心在保证服务校内科研的前提下,多年来积极为广州、珠三角地区及南方各省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厂矿企业等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实现了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地区共享。

       中心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作为资质认定单位(参见“中心资质”),可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

       中心的教师在完成校内外分析测试任务的同时,还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指导研究生等工作:为各院系的研究生开设理论公选课、仪器实验课和演示实验等课程;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及境外合作项目等。

       2000年12月,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组建了“药物分析学”硕士学科点,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招生;2012年9月起,中心先后与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学院进行联合培养,每年招收10名“大型仪器测试与维护”工程硕士,为行业培养高水平分析测试人才。

     2014年11月,中心通过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National Training Committee for Analyzing & Testing Personnel,NTC)评审组的考核,首次获得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和考核基地资质,其中12项培训/考核项目、20名技术人员获得相关的教师培训/考核资质,成为NTC秘书处的培训/考核基地之一。2019年中心通过NTC的严格考核,又有1项分析技术纳入培训/考核项目,3位老师获批或获得NTC培训/考核教师资质。按照NTC秘书处的要求,NTC培训/考核基地需进行三年一次的资质复审。2018年和2021年,中心两次通过了NTC秘书处组织的培训/考核基地资质复审,目前共有13项测试技术和28位老师具有相关测试技术的培训/考核资质,这对保障分析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耕耘与积淀,进取与勃发,40年来,中心精勤业务,无言奉献,甘为人梯,聚沙成塔;当今,分析测试中心抓住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提升配置,优化平台,搭建梯队,勇辟新路,为学校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腾飞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