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谱技术前沿应用”主题午餐交流会成功举办(总第四期)

发布人:唐建锋

 

       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测试中心充分借鉴运用前期调研的成功经验,于9月19日中午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成功举办第四期主题午餐交流会。会议邀请了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欧阳钢锋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黄军就教授、化学学院王娇炳教授等3位嘉宾。测试中心主任吴丁财教授、副主任张堃和校科研团队百余名师生参加了午餐会,会议由测试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黄玲凌同志主持。

 

▲ 测试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黄玲凌

 

       中心主任吴丁财教授为午餐会致辞,他对与会嘉宾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校级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测试中心在实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具有引领实验技术发展的责任。科技前沿的应用驱动技术创新,中心的分析测试技术也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支撑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产出。随后,吴主任通过两个诺贝尔奖的故事,给大家分享了他对“分析”与“测试”的理解,强调在常规的测试数据中往往能够挖掘一些被忽略的重要发现,得到像石墨烯材料这样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另外,他也提到,技术的交叉应用非常重要,像冷冻电镜技术也可以在结构生物学以外的领域大放异彩,希望师生们可以多交流、多思考,在学科跨界中撞出奇思妙想。

 

测试中心主任吴丁财教授

 

       围绕“有机质谱技术前沿应用”主题,本期午餐会邀请了3位学术大咖,给大家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军就教授首先以《质谱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题,对基因编辑的工具和应用进行阐述,总结出质谱技术在蛋白质鉴定、药物开发、癌症研究、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方向,为大家拓宽了科研思路。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王娇炳教授别出心裁,从地标建筑广州塔的外形入手引出《螺旋纳米碳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报告,他详细介绍了螺旋纳米碳分子的合成方法、标志性结构以及性质调控,并对测试中心质谱平台提供的高质量数据支撑表示感谢。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欧阳钢锋教授作了题为《自然环境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高效光催化合成》的线上报告,通过光物理过程调控,得到更多光生载流子,进而首次实现敞开体系中,过氧化氢的人工光合成效率高于自然界平均水平。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军就教授

 

▲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王娇炳教授

 

       随后,午餐会承办平台——质谱与生命分析平台主任周海云高级工程师对平台仪器种类、功能、成果支撑以及现有技术分析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平台以质谱技术为手段,结合测试需求和前沿技术,在已建立的分析体系基础上致力于新方法新应用的开发,为生命科学、医药、食品、化学、环境、材料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高质量服务支撑。

 

质谱与生命分析平台主任周海云高级工程师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吴主任对在场新生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多来中心参观,近距离接触“高精尖”大型科研仪器。同时中心会不定期组织自主上机培训和实验技术培训,考核成功后颁发上机证书,希望同学们积极报名,学以致用,提高理论和实操技能,提升分析和测试水平。会后中心人员深入一线,通过面对面交流和调研问卷,了解一线需求,听取一线建议,提高服务水平,助力校级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