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中心教职工喜获202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
202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
评审结果已公布
我校团队及中心老师参与项目喜获佳绩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是科技部批准并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登记的奖项,该奖是我国分析测试领域唯一的国家正式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受到我国分析测试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自1993年设奖以来,陆续涌现出先进成果及创造性成果,对加强分析测试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推动技术进步与成果转化、提升我国分析测试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然酶是生物传感中重要的分子识别元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识别效率高和专一性强等独特的优势。然而,天然酶极易受外界环境刺激而聚集、降解或变性,严重制约了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本项目提出多孔有机框架限域的酶级联传感技术。在该技术中,脆弱的酶分子被巧妙地原位封装于多孔有机框架“盔甲”;多孔“盔甲”不仅大幅度提升包埋的酶的传感稳定性,而且可定制的孔道尺寸可选择性筛选、富集分析物,有效提升酶级联传感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此外,多孔有机框架可提供载体作用,不仅提高了酶分子的循环利用性,也提高其机械加工性,方便设计成便携式的传感装置,实现多种重要生物标志物的原位即时诊断。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Chem、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 (5)、Chem. Soc. Rev.和 Anal.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并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新闻服务网站 EurekAlert!Chemistry View、Phys. Org、Nanowerk、ScienMag、Chem Europ 和 Bionity 等多家国外科技媒体作为亮点报道;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利物浦大学材料创新工场主任 Andrew Cooper 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北大学 Omar K Farha 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杰出学者F. Akif Tezcan教授等著名学者正面评述 450余次。
该成果获得2022年中国分析测试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特等奖,由我校化学学院牵头,欧阳钢锋教授及陈国胜副教授为第一、第二完成人。
该项目成果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为主体,基于多频率调制的原理,以静电和磁作用为例实现了大气环境下长程相互作用亚 10 nm 的空间分辨成像,并应用于材料和器件中多场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成果研究了低维氧化物半导体、钙钛矿材料和有机分子框架三种材料体系中力、热、电、光等物理场相互耦合行为,揭示了以极性氧化物天然低损耗双曲声子极化激元、低维稳定光电/铁电极化及分子力诱导构效关联行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现象。
研究成果在 Advanc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00 篇,获授权专利15 项,多项研究成果被国内外权威研究人员在 Nature、Science 等高水平期刊上多次正面评述,被认为推动了领域的实质性进展。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扫描探针显微镜机组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中峰值力轻敲的成像模式,通过改进制样方式,利用毛细效应实现了有机分子框架在液固界面的高分辨成像,包括CoP 嵌入氢键共晶M-CA 纳米片的复合催化剂体系、液相合成大面积二维共轭有机框架体系、分子编织的二维氢键有机框架结构( 2D-90 HOF)。通过调制振幅和峰值力轻敲频率的组合,实现了对在二维共轭有机框架的表面导电特性分布成像,在液固界面对有机分子框架结构力学性质测量,揭示了利用分子编织技术构造的有机分子框架存在相结构转变的现象。
相关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33, 2007368 (2021),Journal of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44, 3233 (2022),Chem 7, 1321 (2021)。
该成果获中国分析测试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山大学测试中心龚力老师、陈建老师参与支撑了相关工作,龚力老师为成果第二完成人。
祝贺各位获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