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奋进2025 | 分析测试中心2024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人:张博琳

      2024年,中山大学迎来了辉煌灿烂的百年华诞,这一年也是分析测试中心机构改革后更新履职的第一年。新起点、新谋划、新发展,分析测试中心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以改革的良好成效助力学校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一、强化党建引领,工会激发活力

 

      1.党建引领聚合力

      分析测试中心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纪学习教育4次、组织生活10次;召开党员大会6次、支委会23次;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5次,包括与广东省药检所以及生科院动物学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前往越秀区廉洁文化教育馆进行党纪学习、前往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结合中心发展需求,中心主任讲授党课1次,党支部书记讲授党课1次,纪检委员讲授纪律党课1次,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

 

 

      2.工会激发活力

      分析测试中心部门工会发挥党工共建的优势,代表机关参加中山大学羽毛球赛、排球赛和足球赛;组织中心教职工参加中山大学机关趣味运动会,荣获一等奖;11月面向校内师生和校友,开展“百年中大 科技领航”实验室开放日活动;12月面向机关分工会教职工,开展两期“科研仪器知多D”亲子科普开放日活动。工会活动展示了教职工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加了中心的凝聚力。

 

 

二、加快多校区(园)分中心建设及冷冻电镜项目建设

 

      1.加快多校区(园)分中心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完成四个分中心的装修改造项目,总装修面积为8390m2;大部分仪器于12月陆续进场、安装及试运行,78台/套新购仪器中目前已安装43台/套;预计新建三个分中心将于今年3月试运行。

 

      2.加快冷冻电镜项目建设

      短时高效完成全校首套冷冻电镜系统的环境改造、设备到货和安装工作,目前正在调试阶段。5台/套主设备中有一台300kV冷冻透射电镜配备了球差矫正器,可实现生物及材料类样品的高分辨分析。该系统计划寒假后启动试运行。

 

 

三、坚持引育并举,提升分析测试能力

 

      1.引育并举,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引进来方面——

为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根据各分中心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分析能力需求,制定了分析测试中心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该方案于2024年7月获得了学校常委会批准,新设岗位28个,已招聘10人。

积极开展“百人计划”高端电镜关键技术人才引进工作,1人提交学校审议。

 

培育好方面——

举办先进仪器分析技术开发及应用研讨会和固体核磁高级技术培训班,邀请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资深专家以及布鲁克公司应用工程师,做前沿专题报告和高级培训,开拓分析测试领域新视野,提升实验技术水平。

资助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分析方法、测试技术开发和仪器改造项目,2024年资助9项

制度化经费支持政策,鼓励技术人员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培训;2024年共36人次参加全国高水平技术培训,51人次参加全国高水平学术会议,其中27人次做受邀报告。

 

 

      2.组织实验室间比对活动,规范实验室管理

受教育部高校评审组委托,组织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未知样品中有机元素的定量分析,共有36家实验室的38台仪器参加,覆盖了16个省份和直辖市;

参加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2项——土壤中铅元素的定量分析项目和多层薄膜的膜厚测量项目,评价结果均是“满意”

组织校内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未知样品中碳元素的定量分析。

以上比对活动保证仪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中心和各参与单位规范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室检测水平,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3.追踪分析前沿,建立分析能力特色发展模块

      仪器分析改造对于基础研究具有关键作用和决定性意义,中心追踪国内外仪器分析前沿,参考国内外高校在仪器分析改造的成功案例,将先进分析经验归纳为3个方面:突破常规(研发新一代高端设备)、协同创新(系统化研发核心关键技术)和升级改造(仪器互联和微改造)。中心全面统筹,建立分析能力特色发展模块,致力于全面提升分析能力。

 

      4.硕果累累,展现分析测试实力

      2024年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作为主持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单位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以第二单位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3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研仪器优秀案例库;3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F30)的摄影作品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十一届显微摄影奇思妙想奖”;此外分析测试中心还荣获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优秀会员单位”称号。

 

四、以服务为主线,支撑学校科技事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深入科研一线,掌握用户需求

中心深入科研一线,2024年举办质谱成像新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和拉曼光谱应用技术研讨会,联合化学院面向研究生新生举办科研仪器与测试技术宣讲会,邀请资深科研工作者和技术应用工程师做精彩报告,共600余名来自不同科研团队的师生参加;

前往深圳校区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8个学院进行实地调研,在广州校区东校园各学院开展设备需求问卷调研,掌握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2.24小时全面开放,满足师生科研需求

      为持续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与服务,满足师生不同时间段的科研需求,自5月20日起,中心大型科研仪器面向持自主操作培训合格证书的校内师生,实行24小时全面开放试运行;制定了《分析测试中心自主上机操作管理规定》,确保自主上机有序、高效开展。

 

 

      3.以做好服务为主线,助力学校科技事业发展

中心以做好服务为主线,2024年50万以上全年服役大型仪器平均运行机时是1777小时,其中运行机时超过3000小时的大型仪器有热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600MHz核磁共振谱仪、600MHz固体核磁共振谱仪、液态金属靶衍射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和液相-质谱联用仪。

完成校内测试样品数65024个,校内受理单数9773条,开展校内精准服务94项,支撑校内科研团队发表包括Science 和Nature 在内的高水平论文400余篇

 

 

      4.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赋能

在完成校内测试的前提下,中心积极开展社会服务。2024年度完成校外测试样品数5341个,出具科研报告约800份,CMA接样批数603批,出具CMA报告1235份

2024年6月,中心利用综合仪器分析技术协助解决了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物生成过程中结构确证、晶型相关的关键问题,助力1类创新药苯甲酸福格列汀片(商品名:信立汀)成功上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赋能。

 

      5.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与服务

      中心作为中山大学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试运行该平台;认真梳理中心使用需求,积极反馈试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项提出优化意见和完善建议,有效推动该开放共享平台正式上线。此外,通过网站和公众号的协同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打造线上服务与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

 

      6.互学互鉴,了解行业动态

2024年中心协办第一届光明生物核磁共振论坛;

先后前往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实验室建设的实地调研;

前往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和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进行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互联的调研;

同时,南方医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的同行来访调研,双方互学互鉴、共促提升。

 

 

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1.充分发挥技术团队优势,持续开展各类实验能力培训,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2024年面向校内师生开展自主操作培训88期,合计292人次参加并获得自主操作培训合格证书;

针对校内师生对仪器设备和测试技术的需求,由资深实验技术人员有计划开展实验技术专题讲座8次,线上线下共1.8万余人次参加;

中心具有教育部系统NTC培训机构和考核基地资质,2024年开展16项(共747个学时)分析技术深度培训,共84人次师生参加,共支撑58人次参加NTC考核。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协力推进三全育人

2024年与化学学院联合招收10名大型仪器分析方向的工程硕士,瞄准国家与学科发展需求,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输送专业人才;

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授9门课程,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思路;

面向强基班及拔尖班学生开授《物质表征的仪器分析方法》,以“理论+实操”方式进行小班授课,助力学校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

选派优秀课程,支撑卓越工程师培养,推进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改革;

和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合作“菁苗工程”项目,为中学生提供科技特色课程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

 

 

六、以安全培训为指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本年度中心继续保持实验室安全0事故,严格遵守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开展闭环式实验室安全自查和隐患整改工作,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制定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和考核工作实施细则》《辐射安全应急预案》2项制度,修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过夜实验申请等文件;严格落实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完成现有81间实验室的分级分类;迎接校级实验安全飞行检查3次,中心月度安全检查12次;参加校级安全培训6次,组织中心层面培训7次,合计300人次参加;开展消防安全疏散应急演练和辐射安全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2位老师入选校级安全青年专家,目前中心校级安全专家队伍共有5人;《X射线多晶衍射仪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培训视频荣获校级奖项。

 

 

七、奋进2025,凝心聚力促发展

 

      在学校新百年新起点上,分析测试中心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按照2024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部署,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全方位强化分析能力、提高测试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把中心打造成一流的校级学科公共平台,助力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