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诚聘专业技术人员

广州校区南校园分析测试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目前部属高校中规模较完整、仪器设备先进、综合分析测试能力雄厚的大型分析测试中心。目前分析测试中心为全校30余个学院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性测试服务;提供全校性公共测试服务,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与利用效率;承担国家要求的区域性、社会性共享测试服务任务;利用拥有的国家计量认证与技术人员培训资质,为学校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建设科研平台、培训技术人员提供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
中心仪器设备先进,目前在册固定资产超1400台套,总值约2.39亿元,已采购未到货设备总值约3.33亿元。在册设备中,共有10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48台套,主要包括有多台透射及扫描电镜、高分辨质谱、液体及固体核磁、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单晶衍射仪、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以及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等。
中心目前在岗员工共52人,其中中层干部3人、实验技术人员43人(含返聘1人)、管理人员2人、聘请人员4人。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包含正高4人、副高8人、中级24人;其中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20人,硕博率达93%。
中心主体坐落于南校园测试大楼,占地约2000平方米。在学校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心紧密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需求,根据三校区五校园定位与学科发展布局,将在多校区建设校级公共平台。
因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拟面向校外公开招聘分析测试中心专业技术人员3名。现将招聘的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聘基本条件及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忠诚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高校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一般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二、招聘岗位
透射电镜实验技术岗 (1人)
磁共振实验技术岗 (1人)
平台建设实验技术岗1 (1人)
三、招聘条件和岗位职责
▶ 透射电镜实验技术岗
——招聘条件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正派;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开拓创新和奉献精神;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工作踏实、耐心细致,有较强实践能力,善于沟通与协调,爱护学生,关心集体,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师生的意识;
3.材料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
4.熟悉透射电镜中各种成像和分析技术的理论及表征方法,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5.身心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岗位职责
1.工作地点:广州校区;
2.熟悉电镜类仪器,能够解决电镜技术在相关领域学科科研中遇到的测试技术难题,为校内师生提供高水平的物质检测和分析技术;
3.掌握电镜测试领域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制定平台电镜发展规划,参与平台建设,促进电镜技术的持续发展;参与实验室电镜设备的建设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装修改造等;
4.负责电镜技术培训、技术创新,组织电镜设备的功能开发和测试技术改造,提升平台电镜技术水平;
5.负责电镜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工作,包括实验室安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等,对测试及设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包括校准、比对等,负责本平台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修改、补充及宣传和实施;
6.参与日常电镜测试工作, 完成中心和平台交办的其他工作。
▶ 磁共振实验技术岗
——招聘条件
1.具有磁共振物理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
2.掌握磁共振基本理论,熟悉磁共振设备的操作;
3.具有心理学磁共振成像研究、磁共振物理工程师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岗位职责
1. 进行磁共振设备的日常维护、质量控制;
2. 负责磁共振设备的日常运行;
3. 为磁共振数据采集参数设置、序列选择提供咨询意见;
4. 负责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引进及磁共振序列研发工作;
5. 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 平台建设实验技术岗1
——招聘条件
1.化学、物理、生物学、药学、医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
2.曾从事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3.熟悉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有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或熟悉实验室安全、实验室设计及改造者优先。
——岗位职责
1.工作初期需协调深圳校区分中心建设工作,包括分中心场地建设与协调,大型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分中心制度建设、规范化运行管理等;分中心建设好后常驻深圳校区;
2.负责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以及日常测试工作;负责岗位相关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及简单维修工作、对仪器故障进行初步判断与检测;承担与本岗位仪器有关的教学演示或实验课程及部分技术培训工作;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安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等;参与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修改、补充及宣传、贯彻和实施;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装修改造等;
3.中心和平台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薪酬待遇和聘后管理
1.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参照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对应岗位等级执行。首个聘期合同期限原则上为五年。在首个聘期届满,经学校考核,达到学校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的新机制人员,按程序选拔择优续聘为新机制长聘人员。
2.深圳校区、珠海校区工作人员按照学校规定享受深圳校区、珠海校区补贴。
五、报名方式
1.统一接收网上报名,进入“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官方网站选择相应岗位进行职位申请。
2.详细操作可参考:中山大学人力资源官方网站应聘人员操作指南。
六、联系方式
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联系人:张老师
◉ 联系邮箱:zhangw33@mail.sysu.edu.cn
◉ 联系电话:020-84113703
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
◉ 联系人:黄老师
◉ 联系邮箱:sysurecruit@mail.sysu.edu.cn
◉ 联系电话:020-84111713
◉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楼二期4楼人力资源管理处
七、中大简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