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中心以第一参编单位制定两项团体标准:其二《化妆品用原料中月桂酰甘氨酸及其盐(以酸计)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和支持团体标准培育发展,使其成为国家标准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标准具有响应需求快速、制定速度快速、知识产权政策灵活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国家标准等法定标准,是我国标准的重要补充。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一直以测试质量为基石,以服务科研为导向,鼓励技术人员开发新方法及参与各类标准的编制,对技术人员给予标准编制的信息指引和参与鼓励。
近日,分析测试中心以第一参编单位制定的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分别是《化妆品用原料中月桂酰甘氨酸及其盐(以酸计)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水溶性有机化合物中氯、溴、碘元素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022年11月,分析测试中心高效液相色谱仪负责人卓文珊老师在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主持申请了《化妆品用原料中月桂酰甘氨酸及其盐(以酸计)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编制项目。项目立项后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并获得多家公司的资助,顺利成立了包括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测试中心在内7家单位的编制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该标准顺利通过技术审查并于2023年12月25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12月28日正式实施。
该团体标准使用的新方法源于一次普通的校内测试送样,当时化学学院的曹日晖老师碰到了一个测试难题,他使用国家现行的表面活性剂标准方法无法准确检测单一类型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含量,也没有查找到合适的参考方法,于是他选择送样到分析测试中心的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经过多次试验,卓文珊老师成功开发了“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测试”的新方法。在分析测试中心实验技术方法开发及仪器改造专项的支持下,卓老师不断优化新方法,经过历时一年多的测试,证明了曹老师提出的合成方法不仅绿色环保,在合成过程能减少“三废”的排放,还具有较高的合成产率。良好的实验数据让曹老师的项目顺利通过原料公司的验收,也促成了曹老师与公司顺利地开展第二期的项目合作。该公司了解到测试过程后购置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并让技术人员到分析测试中心学习新方法,在中试合成阶段通过使用新方法的快速测试调整了工艺参数,生产出了高纯度的原料,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新方法推出后受到表面活性剂原料公司的广泛关注,也给团体标准的编制申请带来实践数据的支撑。在标准起草阶段,编制小组发现很多原料公司和检测单位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普遍只配备紫外检测器,没有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若要额外增加投入购置新的检测器则不利于团体标准的推广应用。因此,卓老师通过选择流动相、筛选色谱柱,优化色谱参数等途径建立了使用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新方法,该方法经过所有参编单位的方法学考察,具有前处理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性、稳定性良好的特点。在意见征求阶段团体标准获得了22家单位的广泛认可,并最终通过了广东省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22)的技术审查答辩。
作为第一参编单位,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领着参编单位积极参与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为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团体标准的发布,为化妆品用原料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在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原料生产监控、化妆品质量控制以及化妆品市场监控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将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同时,也将有助于推动分析测试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开展,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分析测试服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