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启新 共赴新程 | 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2023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人:张博琳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学校前瞻性战略布局下,分析测试中心2023年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同时,平台持续修炼“内功”,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校内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分析测试服务,持续提升中心对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支撑能力。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稳

 

       分析测试中心始终以“第一议题”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主题教育期间开展高质量读书班,中心领导班子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7大主题参加集中学习研讨9次,集中辅导5次。

 

 

       5月20日,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黄玲凌讲授“学习二十大报告: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专题党课,带领党员同志深切领会二十大报告的深厚内涵和精神实质。

 

 

       6月27日,中心主任吴丁财教授集合中心主题教育调研情况和调研结果,给中心全体党员讲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升测试服务水平”专题党课,号召中心人员进一步把实际举措转化为提升测试服务水平的实际行动,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8月,中心领导班子参加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期间提出“器才并重”,以期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水平,研究开发新的实验方法,充分发挥科研仪器价值。

 

       2.党建引领促发展

 

       中心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3年度开展纪律教育2次、组织生活18次,召开党员大会4次、支委会17次、专题组织生活会2次;聘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朱贞副教授和学校机关党委委员、教务部主任陈省平讲专题党课2次;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3次,包括前往学校博物馆和校史馆参观学习,与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师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和业务共成长的主题党日活动以及赴东江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廉洁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此外,党支部还与广东省药检所开展党建共建活动2次,双方共同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工会活力

 

       中心工会发挥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优势,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激发工会活力,丰富教职工文体生活。2023年3月组织中心职工前往广州黄浦区小南山开展团建活动,9-10月面向中心职工开展八段锦培训,11-12月组织开展五期教职工网球培训班活动,12月组织中心职工参加中山大学2023年校园迷你马拉松。此外,在2023年中山大学机关趣味运动会中,中心工会荣获组织风采二等奖和友谊之队三等奖,展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顺应三校区五校园建设,顺利完成机构改革

 

       1.深化改革提升分析能力

 

       中心顺应学校“三校区五校园”的学科布局,于2023年9月重组为“分析测试中心”,全面提升分析能力,助力学校学科交叉和科研创新。下设广州校区南校园、广州校区东校园、深圳校区和珠海校区四个分中心,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总目标,以“器才并重、开放共享、教研支撑、优质高效”为核心,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专管共用、主动服务”为方针,建设“平台水平一流、支撑管理一流、分析能力一流”的校级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

 

 

       2.落实场地推进中心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四个分中心的场地已落实并加速建设中。其中珠海校区分中心已转交基建处,合并至海琴五号大楼工程一并实施,目前该工程处于条件图审状态。其余三个分中心已陆续完成设计并出具施工图,后续加速推进施工图审核及造价工作。

 

       3.高端“器才”助力科研产出

 

       为助力学校高水平科研产出,中心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需求完成冷冻电镜项目采购,总金额为1.35亿元。这是我校第一套高端冷冻电镜系统,包括2台 300kV、1 台200kV、1台120 kV、1台冷冻双束以及全套生物样品制样设备,可实现从分子到组织样品跨尺度结构分析和电子敏感材料的结构分析,支撑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科学、能源、材料等学科发展。系统目前已完成招标,预计2024年6月起仪器进场并安装,9月起陆续开始试运行。

 

 

       同时,为充分发挥已购冷冻电镜、球差电镜的作用,更好地为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中心设立“百人计划”高端电镜关键技术岗,引进冷冻电镜/球差电镜高水平分析技术人才,助力学校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三、以做好服务为主线,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心采取多层次策略全面开放共享,成效良好。2023年度中心50万以上全年服役大型仪器平均运行机时为1574.5小时,其中运行机时超过2500小时的大型仪器有2台热重分析仪、600MHz固体核磁共振谱仪、2台光电子能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600MHz核磁共振谱仪等。服务校内用户4368人,完成校内测试样品数82390个(同比增长40.3%)、校内受理单数11799条(同比增长1.4%),开展校内精准服务64项(同比增长33.3%),支撑校内科研团队发表包括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 等高水平论文876篇。

 

 

       在完成校内测试的前提下,中心积极开展社会服务。2023年完成校外测试样品数15608个(同比增长28.5%),校外接样批数674批,出具CMA报告1676份。2023年3月,中心核磁共振机组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协助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解决了晶型相关的关键问题,支撑我国自主研发新冠药物来瑞特韦片通过药监局评估并顺利上市,自觉履行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四、以制度建设为准绳,完善管理制度和体系

 

       中心以制度为各项工作的依据,不断探索新管理模式。2023年对26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发布了《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规章制度汇编》,制定了《分析测试中心分中心副主任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

 

       为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中心完成资质认定体系文件的改版,以更加规范化、更加标准化的质量体系保障测试数据质量。2023年度中心参加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组织的实验室比对活动2项,评价结果均是“满意”。12月16日,中心顺利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复查评审工作,以更完善和健全的检测体系助力校级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协力推进三全育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仪器配置与技术团队优势,积极参与到我校学生的培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精准设计教学方案,协助学生建立起分析表征思路。

 

       2023年与化学学院联合招收10名材料研究技术方向(大型仪器分析方向)的工程硕士,瞄准国家与学科发展需求,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输送高层次分析测试人才;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授《物质定量分析概述》《实验室管理与资质认定》《化合物结构及成份的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结构现代分析方法》等10门必修和公选课程,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与科研态度;同时中心还和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合作“菁苗工程”项目,为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以技术优势为抓手,形成分析能力

 

       1.加强行业交流,形成分析能力

 

       为拓宽中心技术人员的前沿分析视野,加强先进测试技术交流,中心举办 40 周年系列报告会,邀请来自北大、清华、川大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包含院士在内的 6 位专家做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专题报告。

 

 

       与此同时,中心召开成立 40 周年会议,邀请中心退休老同志和中心职工共同探讨中心的初心、使命和改革方向,特别是对如何形成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增强了技术人员对发挥自身能力的信心。

 

 

       中心在同行中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2023年承办中国分析测试技术丛书研讨会,承办“测论”走进中山大学-先进功能材料,承办广东省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圆桌会议,承办广东省电子显微镜学会学术年会,还牵头成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离子与原子探针专业委员会。

 

 

       中心不断提升内部技术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2023年共有18人次做分析测试领域邀请技术报告,10人次参加教育部高校评审组组织的交流及内审员培训,11人参加不确定度评定培训,7人参加内部校准人培训,9人次获得仪器设备、分析解谱、仪器校准的上岗资格。

 

 

       2.参加技能比赛,展现分析测试实力

 

       2023年中心技能积累结出累累硕果,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编制团体标准2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2022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第二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3.开展校内培训,提升分析测试水平

 

       自主操作培训——2023年4月,中心大力推进“培训-考核-自主上机”运行模式,对于具有权限的师生用户开放夜晚及假期测试,提高科研仪器使用率。从4月到12月,中心共开展89期自主操作培训,330名师生报名参加。

 

 

       实验技术专题讲座——2023年中心针对校内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对仪器设备和测试技术的需求,有计划开展相应实验技术专题讲座9次,由中心资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X射线多晶衍射仪及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分享》《拉曼光谱学的原理、技术与应用》《固体核磁仪器原理与实验技术》等专题培训,共1.3万余人次(含网络平台)参加,广受师生好评。

 

 

       分析技术深度培训——中心具有教育部系统NTC(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培训机构和考核基地资质,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实验技术队伍能力建设,有力支撑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2023年中心共开展13项分析技术深度培训,共47名校内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中心通过理论培训+操作培训+上机考核的方式进行多维度考核,考核通过者可获得NTC颁发的相应技术能力证书,2023年度共有37人参加NTC考核。

 

 

       七、以群众路线为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中心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把“走出去”、“引进来”和“沉下去”调研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实地调研、专题交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和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提实对策、提升服务质量。

 

       “走出去”—— 2023年3月-6月,分析测试中心开展“互学互鉴、共促提升”实地调研,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先后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湖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借鉴优秀同行的先进经验,优化、完善公共平台运行,提升测试服务水平。

 

 

       “引进来”——2023年3月-9月,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老师们来访我中心调研,双方就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实验室运行及管理、NTC培训体系建设等情况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从兄弟单位的工作开展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汲取经验。

 

 

       “沉下去”——2023年3月-11月,中心依托五大技术平台开展五期专题交流会,邀请学校不同科研团队的师生交流沟通,共有300余名师生参加,各科研团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座谈会上中心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师生用户需求,收集意见和建议。同时5月16日面向全校师生用户发放线上调研问卷,问题设计细致全面,对用户体验和测试需求进行了详细调研,期间共收集有效调研问卷280份。中心人员结合主题教育调研情况,对上述调研成果进行不同维度分析,进而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八、以安全培训为指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2023年度中心继续保持实验室安全0事故,严格遵守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严格开展自查和隐患整改工作,形成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完成各级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组织中心层面培训5次,组织和参与其他专项培训13次,据不完全统计共328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安全培训;开展了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氢氟酸泄露应急演练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失超事故应急演练,参加了2023年学校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大赛,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同时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2023年共计投入26.09万元,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平稳进行,为全校师生营造安全稳定、平安祥和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九、万象启新 共赴新程

 

       展望新的一年,分析测试中心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和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强化分析能力、提高测试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把中心建设成为多功能、深交叉、高共享、强融合的校级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腾飞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