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论”走进中山大学 | 先进功能材料公益讲座圆满举行
分享前沿科研成果,推进科技创新创变
为加强先进表征技术对科研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支持服务,同时融合前沿科技最新研究成果,推广各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下称:高校分会)自2022年5月以来推出“测论”系列公益讲座,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举办了多期学术讲座及技术专题讲座,获得各领域的广泛关注。
5月10日,“测论”系列公益讲座走进中山大学,在广州校区东校园化学材料综合楼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围绕“先进功能材料”主题,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及广州大学5位知名教授做前沿报告,为我校及全国听众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讲座由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主持,他向嘉宾及参加讲座的师生介绍了“测论”讲座论坛,表示通过主题融合的方式打造不同主题月,目的是分享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促进专业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创变。
▲ 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
广州大学牛利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柔性可穿戴器件-设计及测试》,他利用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及凝胶材料的特性,研制开发了多种柔性传感器件,并介绍了这些器件的测试技术方法及仪器设备。
▲ 广州大学牛利教授
中山大学张杰鹏教授做了题为《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与吸附分离》的报告,报告聚焦多孔配位聚合物(PCP)结构规整、多样、易设计调控、独特柔性结构等优势,指出它是研究发掘独特吸附分离行为和机理的理想平台。
▲ 中山大学张杰鹏教授
广州大学王平山教授在《超分子模块组装及其性能研究》报告中指出,金属配位引导的组装过程为模仿自然界大分子合成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合成方法。
▲ 广州大学王平山教授
中山大学王成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空位短程序构材料的高比容储能机理研究》,该报告提出了一种新型储能模式,以达到高密度储能的目的。
▲ 中山大学王成新教授
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做《多孔晶态框架限域的级联催化应用于生物传感》报告。通过开发系列原位组装新策略,构建系列以多孔晶体框架为支架的仿生级联生物传感系统,进而实现多种重要生物标志物的灵敏、快速和稳定分析。
▲ 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
报告结束后,现场学生们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各位教授答疑解惑、传授经验,帮助学生提升科研能力、开拓学术思路、启发科创思维。
本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超过280名师生到场与会,同时超过4.3万人通过测论平台、科学邦、科研云、寇享、B站等视频平台观看了直播。
作为本次讲座的承办单位,中山大学测试中心具有完善、先进的仪器分析设备及专业素质过硬的实验技术人才,将继续耕耘与积淀,进取与勃发,为我校及社会提供优质的分析测试服务;同时提升分析测试能力,以先进的分析水平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及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中心将积极进取,发挥在国内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第一梯队的领军作用,为我国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分析测试服务指引